2020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交通运输培养方案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09-24

2020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交通运输类别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领域)名称 

086100 交通运输 

专业(或领域)代码 

086100 

适用学生类型 

R全日制  □在职

学位级别 

R硕士  □博士 

适用年级 

 2020 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20 05  

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 

总学分≥3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7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

专业简介 

深圳大学于2014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生,截止2017年共招收136名研究生,2018年第一届毕业生共21人,初次就业率95.3%57%留深工作,平均薪酬达9300/月。

学位点共有校内硕士生导师25人(正高4人、副高11人),校外企业导师33人。学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以及轨道交通实际需求,服务于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发展,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掌握交通学科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知识结构,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及创新学习能力,能胜任综合交通一体化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下设七个培养方向(含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安全运维、智能交通、交通规划管理、交通物流、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轨道交通检测与安全技术和新型载运工具与车联网技术及应用。

学位点构建了学校、学院及学位点三位一体的招生、培养、就业及其运行与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基于“正确思政、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的原则,突出政治正确、拥党爱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的前提,在强化实践性、工程针对性的基础上强调创新性和前瞻性,针对思政教育、行业企业需求、培养方向与学科建设、工程特点与项目驱动、科技创新发展等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培养体系建设。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将教学搬进实验室、工程现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以产业实际发展需求为牵引、以相关科研项目为依托,开展研讨、课程设计、启发式与翻转教学和创意创新创客创业实践教育。学位论文选题必须紧扣学科发展前沿,同时具有实际工程背景以及一定的学术价值,且论文送审实行双盲审。

同时,学位点具有完备的科研实践创新平台。以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核心,联合华中科技大学、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等构建了城市智慧交通与安全运维协同育人体系与平台;以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杨叔子院士工作室等构建了城市智慧交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与平台;与深圳主要相关企业联合建立了三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深圳市地铁、深圳市交通研究中心);以学生为主,创建了“深圳大学诚品鲜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等近10个研究生校外实践创新基地

培养目标 

本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对交通运输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领域投融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以及新一代智能交通、轨道交通系统装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应用、敏捷运维保障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产业需求和科技发展为驱动,以创新实践、工程应用为导向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及其所驱动的相关交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素质及工程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2.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综合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能够比较熟练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和写作能力,并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

培养方向 

1.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主要研究轨道交通驱动的城市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轨道、道路、常规公交和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现代化理论与方法,运输系统仿真,轨道交通票制票价与客流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协调和运输组织调度,现代客运管理等。

2.轨道交通智能检测与安全技术。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优质、高效、安全运行为目标,主要研究车辆系统、轨道系统,及供配电、信号与通信、控制等其他系统和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耦合关系与交互作用的机制与规律、故障缺陷与失效的机理和变化规律,基于多传感器多物理域信息融合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服务及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感知与监控、健康评估、故障诊断和敏捷运维保障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新方法与新装备,以及城市交通安全保障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安全系统设计研发与运行评价分析等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与推广。

3新型载运工具与车联网技术及应用。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有序、优化、安全运行为目标,主要研究新型载运工具(现代有轨电车、个人微轨、超级高铁、新能源车辆等),以物理信息融合系统、车联网、道路交通综合信息、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辅助驾驶与无人化驾驶为基础的“人-车-路”协同系统及设施与服务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实施应用、运维保障及服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新方法与新装备。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必修 

0806001

基础英语

3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1106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1106008

自然辩证法

1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04

专业外语

2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06

交通运输工程学

4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18

应用数学

3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51

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

3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58

工程伦理

1

第一学期

考查

必修

2906091

论文写作指导

1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选修 

2906003

MATLAB语言与仿真实践

2

第二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46

轨道交通再制造先进技术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47

轨道交通检测与安全技术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48

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64

轨道交通牵引关键技术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95

汽车安全技术

3

第二学期

考试

选修

3306006

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3306007

交通规划理论

2

第二学期

考试

选修

3306021

智能交通系统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必修环节 

2906096

专业实践

6

第五学期

考查

必修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个人培养计划制定

第一学期研究生应完成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指导教师和专业负责人指导下进行。导师应当积极与研究生沟通,充分了解研究生本人的情况,共同做好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内容表达力求简练,格式应该规范,培养目标要具体,培养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性。

1学期

 

专业实践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1)专业实践包含助教助研、参与工程实际项目、企业实习见习、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专业实践计划,第三学期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专业实践重点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方式,专业实践采取课题研究开发与企业/产业应用实践实习相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研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交叉方式进行,可采取全时实践的形式及采用课程学习与分阶段专业实践相交叉的方式。

2)专业实践方式

必须参加学院组织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能够规范使用仪器设备,在进行创新实验、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其次还需完成以下环节之一: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应用型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企业/产业应用实践实习、科技创新实践实习、社会实习、课程研讨及工程实践环节。

2)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相关实习实践资源,由校外导师安排相应的企业/产业应用实践实习、科技创新实践实习和工程实践环节。

3)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专业实践单位。

4)依托学校与外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或产学研合作伙伴,由学院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5)鼓励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到企业或行业部门进行专业实践。

2. 专业实践的考核

1)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学分为6学分,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2)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填写《深圳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和《深圳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不少于4000字,要存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完成《工程软件应用与实践》(不少于3000字)、《专业前沿技术专题研讨》(不少于3000字)和《工程案例分析与设计》(不少于3000字)三个报告,并由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及校内导师填写评定意见后,通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即可;不参加专业实践或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3/4学期

6

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

1)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来源、学科性质、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拟解决和突破的难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成果及计划与进度安排,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3)研究生须提交《深圳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不少于4000字)、《深圳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

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生产关键任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的课题。

2. 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1)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应明确学位论文形式。原则上,论文形式一经确定不允许修改。本专业硕士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完成,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期中前完成开题报告。

2)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3)举行开题报告评审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文献综述报告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存档和提交《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首次未通过者,应重新组织选题并于一个月后再次开题,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学习,做退学处理。

4)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深圳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深圳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文献综述报告》。

3/4学期

0

综合考核

由学院成立含主管院长、主管书记的中期考核领导小组,成立不少于4位指导教师的专业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考核筛选内容包括:

1)第四学期末,进行思想品德考察,凡遵纪守法,在品行操守方面表现良好者,可评定为合格;凡入学以来,在品行操守方面有不良表现受过学校警告以上(含)处分且处分未被撤销者,应评定为不合格。

2)第四学期末,学院检查学生是否修完培养计划以内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学生继续开展专业实践。

3)第五学期末学生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考核》,提交《综合考核汇总表》,学院负责从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多方面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环节。

4/5学期

0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专业型硕士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题目应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1)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与综述、选题调研及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学位论文(或设计报告)撰写、学位论文(或设计)评阅与答辩等环节。

2)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前景与应用价值。学位论文(或设计)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可以是国(境)外先进技术或产品的分析与改进。但写作必须规范。

3)学位论文应在学校与工程单位双导师指导下,由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本人完成。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能体现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运用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确保培养质量,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用于完成学位论文(或工程设计与实施)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3/4/5/6学期

0

学位申请要求

论文答辩与毕业及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的撰写按照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执行。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双方导师和学校相关学院审核同意,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审批后方可进行评阅与答辩。

2)论文送审及答辩同普通硕士生,学位论文要进行盲审。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对所研发的软件或硬件进行演示,由所在学院(或相关部门)验收。

3)研究生按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要求,课程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准予毕业,并根据《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申请学位,经深圳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专业型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6学期

0

学术讲座

参加10(其中有关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专题不少于4)

1/2学期

0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 

1

孟亚东著轨道车辆与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

2

爱赛尼(Mehrdad Ehsani)著,熊素铭译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

3

瑞佩尔著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1

4

阿奇姆·伊斯坎达里安著,李克强译.智能车辆手册(卷I、卷Ⅱ).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6

5

王科,李霖著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与设计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2

6

朱胜,姚巨坤著再制造技术与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3

7

北京德和顺天科技有限公司著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与检测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9

8

蔡海云,郑炎华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基础与设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8

9

杨建伟,姚德臣,张军,李熙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与制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8

10

赵宇,刘凤珠 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7

11

雷明著机器学习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8

12

焦李成著深度学习优化与识别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7

13

阿纳达·佩雷兹·卡斯塔诺著,敖富江,周云彦,李博,李海莉译人工智能实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2

14

岳建海,胡准庆轨道交通安全智能融合技术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1

15

杨荣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维护.;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 

16

铁道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公路交通科技、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等学术期刊

17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METHODOLOGICAL

 

 

审核意见 

参加审核的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 

吴正斌、马强骏、罗钦、李和言、冯平

 

 

                                        审核日期:  2020      5    19     

  

  

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意见 

 

 

 

 

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