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深圳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1-05-11

2018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领域)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或领域)代码

085222

适用学生类型

□全日制  □在职

学位级别

□硕士  □博士

适用年级

2018 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18 04

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

总学分≥3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6学分,实践环节7学分

培养目标

本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对交通运输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领域投融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以及新一代智能交通、轨道交通系统装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应用、敏捷运维保障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产业需求和科技发展为驱动,以创新实践、工程应用为导向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及其所驱动的相关交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

1.思想政治正确,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身心健康。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事业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素质及工程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2.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交通运输、特别是轨道交通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应用技术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行业领域某一方向实际问题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创新实践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综合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能够比较熟练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和写作能力,并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

培养方向

1.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主要研究轨道交通驱动的城市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轨道、道路、常规公交和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现代化理论与方法,运输系统仿真,轨道交通票制票价与客流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协调和运输组织调度,现代客运管理等。

2.轨道交通检测与安全技术。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优质、高效、安全运行为目标,主要研究车辆系统、轨道系统,及供配电、信号与通信、控制等其他系统和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耦合关系与交互作用的机制与规律、故障缺陷与失效的机理和变化规律,基于多传感器多物理域信息融合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服务及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感知与监控、健康评估、故障诊断和敏捷运维保障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新方法与新装备,以及城市交通安全保障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安全系统设计研发与运行评价分析等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与推广。

3.新型载运工具与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及应用。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有序、优化、安全运行为目标,主要研究新型载运工具(现代有轨电车、个人微轨、超级高铁、新能源车辆,以物理信息融合系统、车联网、道路交通综合信息、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辅助驾驶与无人化驾驶基础的“人-车-路”协同系统及设施服务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实施应用、运维保障及服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新方法与装备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必修

0806001

基础英语

3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1106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1106008

自然辩证法

1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04

专业外语

2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06

交通运输工程学

4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18

应用数学

3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51

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

3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2906058

工程伦理

1

第一学期

考查

必修

选修

2906003

MATLAB语言与仿真实践

2

第二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37

科技论文写作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46

轨道交通再制造先进技术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47

轨道交通检测与安全技术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48

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63

交通运输经济学(英文)

2

第二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64

轨道交通牵引关键技术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2906065

现代交通控制网络

2

第二学期

考试

选修

3306006

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2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3306007

交通规划理论

2

第二学期

考试

选修

3306021

智能交通系统

2

第二学期

考试

选修

必修环节

2906085

专业实践

7

第三/四学期

考查

必修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专业实践

1.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根据交通运输工程的领域特点到相关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从事实践活动,于第二学期结束前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商定实践项目、拟定实践计划,第三学期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专业实践采取科技创新实践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研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交叉方式。

(2)专业实践方式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应用型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实习、社会实习、课程研讨及工程实践环节。

2)充分发挥校外行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相关实习实践资源,由校外行业导师安排相应的科技创新实践实习和工程实践环节。

3)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专业实践单位。

4)依托学校与外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或产学研合作伙伴,由学院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5)鼓励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到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进行专业实践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 专业实践的考核

(1)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学分为7学分。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2个月。

(2)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经过考核,研究生应填写《深圳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不少于5000字,要存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完成《工程软件应用与实践》(不少于3000字)、《专业前沿技术专题研讨》(不少于3000字)和《工程案例分析与设计》(不少于3000字)三个报告,并由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及校内导师填写评定意见和成绩后,通过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即可。

第3/4学期

7

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

(1)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来源、学科性质、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拟解决和突破的难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成果及计划与进度安排,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3)研究生须提交《深圳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附文献综述报告)。

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生产关键任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的课题。

2. 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1)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应明确学位论文形式。原则上,论文形式一经确定不允许修改。本专业硕士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期末前举行,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期中前完成开题报告。

(2)由不少于3名的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领域专家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3)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且成绩合格,选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后举行开题报告评审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文献综述报告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存档和提交《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转入下一批次。

(4)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深圳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附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4000字)。

第3学期

0

综合考核

(1)第四学期末,学院检查学生是否修完培养计划以内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学生继续开展专业实践。

(2)第五学期末学生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考核》,提交《综合考核汇总表》,学院负责从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多方面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环节。

第4/5学期

0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专业型硕士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题目应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1.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与综述、选题调研及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学位论文(或设计报告)撰写、学位论文(或设计)评阅与答辩等环节。

2.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交通运输、轨道交通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前景与应用价值。学位论文(或设计)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工程设计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可以是国(境)外先进技术或产品的分析与改进。但写作必须规范。

3.学位论文应在学校与校外行业导师指导下,由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本人完成。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能体现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运用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确保培养质量,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用于完成学位论文(或工程设计与实施)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双方导师和学校相关学院审核同意,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审批后方可进行评阅与答辩。

2. 论文送审及答辩同普通硕士生,学位论文要进行盲审。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对所研发的软件或硬件进行演示,由所在学院(或相关部门)验收。

3. 课程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经深圳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专业型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第3/4/5/6学期

0

学术讲座

参加10次(其中有关交通运输工程、轨道交通发展专题不少于5次)。

第1/2学期

0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

1 沈志云,邓学钧【编著】. 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9,2009.5印刷

2 于英【编著】. 交通运输工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3 陈家瑞【著】. 汽车构造(上、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曲金玉【著】.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 张国宝【编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

6 严作人,杜豫川、张戎【编著】.运输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7 严隽耄、傅茂海【编著】.车辆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8 张春华主编.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9 隽志才.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0 胡明伟. 交通系统规划与控制.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11 王炜.交通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12 Michael D. Meyer, Eric J. Miller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1

审核意见

参加审核的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

 

 

 

审核日期:

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意见

 

 

 

 

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