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模块
    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2023-12-14
    访问量:

    2023年12月9-1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承办,深圳技术大学、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协办的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智能网联汽车设计赛项)全国决赛在深圳技术大学举办,这也是该赛事首次在深圳举办。


    经过前期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来自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3所高校代表队的160余名优秀选手同场竞技,参与最高奖项的角逐。


    赛事介绍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全国工程创新实践类规模最大的竞赛,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们展示自身创新实践能力提供广阔平台。大赛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以工科建设为引领,突出多学科交叉协同与创新创造,致力创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端工程创新赛事。


    本次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求卓越,守德崇劳制造强国勇担当”为主题,面向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工程师培养,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战略,强化工程创新能力。



    本次赛事共设3个赛道、8个赛项,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设计赛项以自主研发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虚拟测试仿真平台作为竞赛平台,赛题设计和评价体系参照《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管理办法》《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能力评估与方法》,要求参赛学生针对上述场景聚焦驾驶决策和控制算法,实现虚拟环境下车辆的自动行驶,以自动行驶水平作为竞赛评价指标。




    开幕式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尹晓红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大赛宗旨与深技大办学理念高度一致,希望通过大赛激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多学科交叉协同与创新创造,培养更多卓越的未来工程师。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智能网联部总工程师黄荣军致辞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江永亨致辞



    赛事过程

    正式比赛开始前,参赛队伍来到报到处签到,在两小时限定时间内准备并测试竞赛电脑环境。


    参赛期间,参赛选手需要根据车辆的动力学特性、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以及功能场景要求等,设计开发一个综合性自动驾驶决策和控制算法,利用竞赛平台提供的虚拟车载传感器环境感知信息(包括路侧设施信息等),操纵车辆动力学模型在组委会提供的场景工况中进行自动驾驶功能测试,并用赛场指定电脑提交仿真结果。


    赛项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汽车自动驾驶算法设计的能力,以及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系统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




    经过预赛的算法调试,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网络无法连接队、南阳师范学院的南师一队、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不善言辞队、浙江工业大学的保安队、武汉大学的哪都通队等五支队伍获得预赛前五名,晋级最终决赛。全国决赛总成绩已上报主办方,经公示及审核后,将于近期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


    决赛现场



    “能让学生办的事情就让学生来办”


    “能让本次赛事由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组织筹备,在学院相关领导、老师的统筹监督下,从比赛全部流程安排、赛场的室内设计,到每一项宣传物料、桌面上的队伍名牌、赛事过程的图片直播,都由学生独立操办完成。


    “技大学子共同携手提供最好的赛事服务”


    赛程中,我校60余名志愿者在赛场内外坚守岗位职责,全方位守护参赛队伍报到、赛场秩序管理、后勤准备等事项,致力于为参赛选手提供良好的赛事氛围。

    部分志愿者合照


    “参与这场赛事,技大学子这样说”

    陈梓源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织了三支队伍参与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智能网联汽车设计赛项)。

    备战国赛过程中我们做了充足准备,但无奈过程中遇到一些小插曲,导致没办法充分发挥我们的备赛方案,非常遗憾。但通过备赛、参赛,我们四个非大数据相关专业的门外汉一点一点地解读代码、敲代码,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自己实现汽车路径规划,更加充分地学习了解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知识。




    自主实践

    创新驱动

    团队协同

    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和产业人才培养环境

    靠你我来创造!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TELEPHONE

    15172781294

    联系邮箱 CONTACT EMAIL

    pengbaoshan@sztu.edu.cn

    二维码

    SZTU交物君

    赛车工作室

    版权所有Ⓒ2023深圳技术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     粤ICP备16106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