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言 教授
2023-10-07
访问量:

一、教育及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99年0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4年0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访学经历:

2009年11月- 2010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

2014年06月- 2015年01月,美国丹佛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系,访问学者

工作履历:

2004年04月— 2011年06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讲师

2018年07月— 2018年05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

2012年01月— 2018年05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特种车辆研究所副所长

2018年06月— 至今 ,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教授

2020年08月—至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慧运维分会第十届常务委员

2018年10月—至今 ,深圳技术大学赛车工作室负责人

2022年01月—至今 ,深圳技术大学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岗位B档

2022年08月—至今 ,汽车与交通大数据应用专业委员会(广州)委员


二、研究领域及成果

现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慧运维分会第十届常务委员、深圳市事业机关单位第一批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赛车工作室)负责人、深圳技术大学第二届教学质量督导团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汽车技术、车辆理论与技术、机械摩擦学与优化设计。主持完成和在研科研项目10余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以第一申请人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荣获深圳技术大学2019年度优秀教师和2021年度优秀教师晶体奖。作为赛车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学生荣获大学生学科竞赛国赛一、二、三等奖多次。

主持科研项目:

  1. 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性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智能汽车性能评估系统研制”(编号:SZWD2021017,160万元),2021-2023,主要负责人,在研;

  2.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项目(自然)“摩擦界面从自组织向失稳与灾变状态转变的参数化模型与阈值”(编号:2019KZDXM033,直接经费30万元),2020-2022,第一负责人,在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湿式片式离合器摩擦界面热不稳定状态分析模型与验证”(编号:51575042,直接经费63万元),2016-2019,第一负责人,已结题;

  4. 工业与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基础产品创新项目“湿式多片式离合器功率损失功率研究”(编号:VTDP3203,700万元)700万元,2013-2017,第一负责人,已结题;

  5. 原总装备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新型大功率双离合器变速技术研究”(编号40402070102,100万元). 100万元,2011-2015,第一负责人,已结题;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多流传动系统负载优化匹配的综合裕度函数和参数化模型研究”(51005021,21万元),2011-2013,第一负责人,已结题;

  7. 原总装备部“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研制”(XX400,800万),2006-2010,副总设计师,已结题;

  8. 泰安特种车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10X10轮式电动车辆大减速比轮边驱动系统项目”,2016-2018,第二负责人;

  9. 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传动实验室条件建设与规划项目,1.08亿元,2004-2010,主要撰写人,已结题。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Baoshan Peng, Heyan Li (李和言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Jikai Liu. A Novel Comprehensive Model of Wet Clutch During the Engagement Process. IC4M2020 & ICDES 2020, IOP Conf. Seri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825 (2020) 012011 ,DOI:10.1088/1757-899X/825/1/012011.

  2. Liang Yu, Biao Ma, Man Chen (corresponding author), Heyan Li (李和言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Jikai Liu, Liangjie Zheng.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iction torque based on wet paper-based clutches.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9, 131:541–553.

  3. 吴健鹏,马彪,李和言(通讯作者),王立勇,马成男等.加速寿命过程的湿式摩擦副滑摩温升特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9,51(7):103-111.

  4. 李明阳,马彪,李和言(通讯作者),赵二辉,杜秋,李慧珠.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9,39(1):53-57.

  5. Jianpeng Wu , Heyan Li(李和言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Biao Ma , and Mingyang Li, Liang YuThe effect of circlip induced contact pressure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multi-disc clutch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2018, 77(3): 132-152.

  6. 李和言,王宇森,熊涔博,陈飞,李明阳,杨硕.离合器配对摩擦副径向温度梯度对接触比压的影响,机械工程学报, 2018,54(1):136-143.

  7. 李和言,马成男,吴健鹏,师路骐,刘继凯,李明阳.铜基粉末冶金干式摩擦副磨合过程摩擦性能研究.摩擦学学报, 2018,38(2):153-160.

  8. 师路骐,马彪,李和言(通信作者),吴俊峰,李慧珠,颜旭 ,常富祥,全程转速下浮动支撑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计算模型与验证.兵工学报, 2018,39(9):1666-1674.

  9. Likun Yang, Heyan Li(李和言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Mehdi Ahmadian, Biao Ma.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engine torque excitation on clutch judder.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7,23(4), 645-655.

  10. Erhui Zhao, Biao Ma, Heyan Li(李和言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Wear and Lubrication Behaviors of Cu-Based Friction Pairs with Asperity Contacts-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Tribology Letters, 2017.04, 65(2).

  11. Jikai Liu, Biao Ma, Heyan Li(李和言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Man Chen and Guoqiang Li. Control strategy optimization for a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downshift with a single slipping clutch during the torque phase.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7, 232(5): 651-666.

  12. Mingyang Li, Biao Ma, Heyan Li(李和言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Huizhu Li, and Liang Yu.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buckling of annular disks in clutch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dial temperature gradient.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 2017.06. 40(10).

  13. 李明阳,马彪,李和言(通信作者),陈飞,王宇森,于亮.多片离合器摩擦元件对偶片屈曲变形的分析与验证,汽车工程, 2017.07, 39(7).

  14. Xiong Cenbo, Ma Biao, Li Heyan(李和言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rmal Analysis on the Buckling of Friction Components in Multi-disc Clutch.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2015, 38(11), 1325-1345.

  15. Zhao Jiaxin, Ma Biao, Li Heyan(李和言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Yi Yunbo. The effect of lubrication film thickness on the thermoelastic instability under fluid lubricating condition.Wear, 2013, 303(1-2): 146-153.

  16. Li Heyan(李和言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Jing Qi, Ma Biao. Modeling and parametric sturdy on drag torque of wet clutchFISITA 2012 World automotive congress2012/11.

  17. 张海岭,李和言(通信作者),高志丰,马彪,王勇.履带车辆静液驱动系统的直驶裕度设计,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2, 42(6), 1266-1372

  18. 张海岭,李和言(通信作者),宋卫群,马彪,高志丰.静液传动高速履带车辆转向参数匹配与控制.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2.09. 42(5).

  19. 李和言,马彪,柳俊忻,张金乐.履带车辆双流传动液压转向功率流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11, 29(10).

  20. 李和言,路华鹏,马彪.排量控制阻尼孔对轴向柱塞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机床与液压. 2005.8, (8).

  21. 李和言,马彪,周凯.静液驱动系统的液压闭锁能力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05. 24(5).

  22. 李和言,马彪,马洪文,剧引芳.弹性联轴器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影响研究.机械强度. 2003.12, 25(6).

  23. 李和言,马彪,陈漫.弹性联轴器对柴油机输出转矩不稳定性衰减研究.机械设计. 2002.09:29-33

代表性发明专利:

  1. 李和言,刘继凯,彭保山,罗杰中,阳娣莎,谭锦荣.一种基于视觉力觉味觉融合的车辆自主驾驶系统,中国,授权号:ZL202011071599.X

  2. 李和言,马彪,于亮,李明阳,刘继凯,吴健鹏.一种多片式离合器的承压机构以及承压方法,中国,授权号:ZL201810036375.1.

  3. 李和言,马彪,李明阳,于亮,刘继凯,杨立昆,吴健鹏.一种多片式离合器,中国,授权号:ZL201810036373.2.

  4. 李和言,王宇森,杨立昆,陈飞,李明阳,张恒,宋一鸣.多段式双离合机械变速器,中国,授权号:ZL201610065443.8

  5. 李和言,王宇森,熊涔博,赵二辉,朱礼安,何春平.两段式大功率高速多片湿式离合器,中国,授权号:ZL201510313439.4

  6. 李和言,何松.一种变受力面活塞,中国,授权号:ZL201410293666.0

  7. 李和言,马彪.高速车辆用双湿式定轴行星复合式机械变速机构,中国,授权号:ZL201110144024.0

三、获得荣誉:

  1.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八),项目名称:装甲车辆液力机械综合传动技术与应用

  2. 2016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十),项目名称:车辆大功率高速传动装置关键技术

  3. 2012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八),项目名称:装甲车辆液压及液压复合无级转向理论与技术

  4. 2008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项目名称:轻型履带式装甲车辆综合传动装置及关健技术

  5. 2012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项目名称:校企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6. 2017年,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机械与运载领域

  7. 2018年,TMC2018国际汽车变速器及驱动技术研讨会专家智库奖章

  8. 2019年,广东省高尖端人才优粤卡A类持有人

  9. 2019年,深圳技术大学2019年度本科优秀教师奖

  10. 202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现更名为设备智慧运维分会)第十届常务委员

  11. 2021年,获批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是“本科高校车辆学科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育人长效机制与研究型技术人才培养探索”。

  12. 2022年,受聘为深圳技术大学鹏城孔雀计划特聘岗位(B档)

  13. 2022年,荣获深圳技术大学教师“晶体奖”;

  14. 2022年,主持创办的深圳技术大学赛车工作室被命名为深圳市事业机关单位第一批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E-mail:liheyan@sztu.edu.cn

CONTACT US
联系电话 TELEPHONE

15172781294

联系邮箱 CONTACT EMAIL

pengbaoshan@sztu.edu.cn

二维码

SZTU交物君

赛车工作室

版权所有Ⓒ2023深圳技术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     粤ICP备16106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