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深圳技术大学城市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的“智行讲坛”第九期在D1-214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荣幸邀请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鹏玲副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市域(郊)铁路线路运输组织优化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讲座由李伟助理教授主持,学院相关老师和研究生共同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王鹏玲副教授首先深入介绍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了市域(郊)铁路线路运输组织优化的研究主题及其研究意义与价值。在介绍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王鹏玲副教授总结了当前市域(郊)铁路线路运输组织优化在需求侧与供给侧所存在的难点。需求侧方面,她指出四网融合下出行需求生成机理尚不清晰,互联互通票制票价和四网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联程出行服务方式、乘客联程支付意愿和全程出行服务保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而在供给侧,协同运输组织中存在客流复杂化、运行组织不灵活、乘客换乘不便捷等问题,同时协同调度指挥中不同运输方式间机制与管控形式的差异以及非常态客流的疏解困难也亟待解决。
随后,针对这些研究难点,王鹏玲副教授介绍了其在市域(郊)铁路线路运输组织优化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区域轨道交通供需交互关系的挖掘、需求导向的灵活运行组织优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析及运营协同优化系统三大方面。首先,王鹏玲副教授基于既有地铁线网的地理信息、社会经济和历史客流数据,拟合出地铁线网的供需交互关系,并通过迁移学习挖掘市域(郊)铁路线网的供需交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王鹏玲副教授进一步研究了灵活编组运营模式、快慢车运营模式、不确定性客流下的运行组织鲁棒优化以及网络化末班车时刻表的衔接优化等关键问题。同时,王鹏玲副教授还建立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平台及精细化客流预测平台,通过枢纽站与线网层两种规模列车运行与客流仿真优化平台之间的交互,实现了系统反馈优化。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王鹏玲副教授耐心回答了学生们关于不同运输体系及同一运输体系间末班车衔接优化差异、不同运输方式客流考虑优先级、设计与规划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她也与其余老师围绕政府对于不同供应商间的补贴分配、客流仿真及预测平台应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本次讲座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与会者的知识视野,还深化了他们的认知,同时为师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珍贵的指导与深刻启示。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王鹏玲 简介:
王鹏玲,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系统运输组织管理、运控一体化等交通科学与工程关键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2项,完成多项行业实践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本,获“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先后入选“荷兰科学研究组织Rubicon学者”计划,“上海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德国洪堡学者”计划。兼任海外交通专业组织协会委员、国际铁路协会委员、《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Systems》Associate Editor,《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青年编委,《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青年编委等学术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