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比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教育分会联合承办,吸引了全国26所高校的优秀教师参赛。为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比赛塑造优良教风,学院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赛,在本届比赛中,龚边老师凭借出色表现,斩获全国二等奖。
龚边老师授课聚焦《汽车理论》中汽车动力性的驱动力内容。课程以让学生掌握汽车驱动力的物理定义、作用机理及驱动力图绘制方法,理解其影响因素为目标。
课前,龚边老师首先回顾汽车动力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再以“汽车为何会跑”、“发动机排量越大是否跑得越快”等问题导入课程。课上,他通过精准的学术语言、动态教态及创新性教学策略,详细讲解驱动力的定义及表达式,分析包括发动机或电机外特性曲线、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等,并结合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75m加速赛项,引导学生讨论提升成绩的举措。
龚边老师通过问题驱动、理论精讲、案例研讨与系统总结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效传授了专业知识,更展现了其注重启发思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个性化育人理念。
赛事简介:
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教育分会承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宁、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江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与教育工作部部长薄颖,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院院长肖静,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颜伏伍以及14位评审专家、20位学生评委和所有参赛选手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院院长肖静主持。
本届比赛参赛选手来自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26所高校。比赛采用双组并行机制,选手从3个预设教学节段中随机抽选1项,依次展开20分钟教学展示并完成20分钟即时反思撰写。参赛者通过精准的学术语言、动态教态演绎及创新性教学策略,系统呈现其教学理念与个性化育人模式。
赛事每半程设专题研讨环节,评委与选手围绕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创新以及产教融合路径等开展深度互动,实现教学策略即时优化,真正落实以赛促教。
综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3方面成绩,本次比赛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8名及教学设计奖4名。本届大赛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要求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服务新工科建设战略。通过提升汽车人才培养效能、创新课堂教学路径,激励青年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育人质量,构建高水平教研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