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下午,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物流管理四个专业分别组织召开了教学研讨会,围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风建设、专业发展、实验室安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一、激发学习动力,营造共进新风尚
交通运输专业教学研讨会聚焦“学生学风建设与教学质量提高”,提出推行“学长学姐传帮带”模式,通过朋辈引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在思想引导、学业规划、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要求其从大一伊始加强对学生的全过程关怀与引导。班主任也被赋予更重要的引导角色,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全面关注学生成长。此外,专业还将开展“深度行业认知课程”,区别于以往较为浅显的行业认知课程,从大一入手,系统引导学生认识行业前景,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学习内驱力。
二、严管厚爱并济,筑牢课堂主阵地
在车辆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上,王宏楠主任强调要“敢于管学生”,严格课堂纪律,明确禁止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在课堂上的非学习使用,同时倡导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元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思维。龚边老师提出加强课堂互动与复习环节,张书朋老师则针对专升本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建议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三、强化安全管理,夯实育人硬支撑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重点部署了新增本科学士学位授予专业与机械工程硕士点的申报工作,程涛教授强调要提前准备、突出专业特色。另外本次研讨会还重点讨论了实验室安全议题,专业拟购置电池管理柜,并压实“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责任。政治安全、经费规范、教学文档整理等也被反复强调,为专业教学工作筑牢底线。
四、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抬头率”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研讨会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这一议题展开热烈探讨。有老师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调研明确学生需求,优化课程目标;有老师倡导“接地气”式教学方式,融合案例教学、软件编程、新闻解读以及AI工具,增强课堂吸引力;还有老师建议在实验课中通过巡堂指导和虚拟监控,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辅导。
此次系列教学研讨会不仅梳理了各专业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在严格管理、方法创新、学风引导、安全规范、产教融合等方面形成多项共识。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进一步细化教学实施方案,持续推动课堂革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