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U8,我已安全返回深圳技术大学赛车工作室,请指示。”
——“赛车工作室收到,欢迎飓风回家。”
我叫U8。
为了这次比赛,我已修炼700多个日日夜夜。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为校争光的征程,也是我们飓风团队为荣誉与证明而战的一次考验。
所有飓风赛车队的成员都对我的襄阳远行征战终日操劳,舟车劳顿。
等待我的,将会是为期五天的全方位考核。
我的每一件衣服,每一粒扣子都是我的伙伴们用人力从山脚搬上山顶。
当这座18平米的白色帐篷支起了最后一角,代表着所有的战火在这一刻点燃。
飓风日记 1
我见过在马鞍岭一同备赛与奋战的队员们,也见过为了一项车检标准而在维修区彻夜打磨的追梦人。
每每在Pit房看到我的飓风兄弟姐妹们陪我熬过的每分每秒,为了我的小脾气和身上的棱角而忙前忙后,加班加点,一种说不清的感动从心底油然而生。
有着如此强大的后援力量与精神支柱,我并不担心各种严苛的体检条例。纵使中间有磕磕绊绊,八色车检彩环依旧被我们顺利拿下。
飓风日记 2
我被队友们带上没有硝烟的战场。
这里没有黄沙滚滚,野性肆虐,有的只是灵感与技术的结合,思想和设计的碰撞。
昔日的“武将”,在此全员“文斗”。能言善辩,对答如流。
凭借新颖的立意,完美的营销策略以及队员从容的现场表现,深圳技术大学飓风赛车队斩获营销答辩总排名第四的优异成绩。
飓风这颗新星,已经在襄阳赛场上冉冉升起,初露锋芒。
飓风日记 3
在与老前辈们一起排队等待单项动态测试时,莫名的不安与恐惧感逐渐在我脑海中浮现。
时间返回到第一天的开幕式。“赛道难度升级”这番通知仿佛一根无形的针,扎向在场所有人的心绪;再随着曾经的王者——湖汽战车在操控性赛场上的折翼陨落,即使当天太阳曝晒,晴空万里,头顶仍是蒙了纱一般。这给后面的比赛更是增添了几分未知色彩。
但当天的两位主力车手却表现得信心十足,飓风队员们也是毫不畏惧,一鼓作气。所有人对我充足的信任,让我的小宇宙彻底爆发!首先在六秒内攀登上了那座陡峭,铅锤般的小山坡;经过简单休整与热身运动后,又用仅50秒横穿坑洼起伏,急弯反复的操控赛道;最后在临赛道关闭前仅有一次挑战的机会中,创造出了6分40秒,本科组总排位第七的单圈计时佳绩!
飓风之迅猛,势不可挡。这个初生牛犊,逐渐成为他人眼中的重量级选手。
飓风日记 4
四小时的耐力赛,是我从未探索过的领域。
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盛大的场面:
万人空巷,千军待命,百车齐聚耐久赛场,十余战术,一声令下,与我同台竞技的兄弟们如离弦之剑,如脱缰野马,飞驰在这综合路况的越野圣地。
在飓风御用车手陈光炜与我的配合下,我们前七圈的平均圈速可以达到6分50秒左右,甚至还做出了6分半的最快单圈成绩。
正当队伍士气达到顶峰之时,突如其来的噩耗在襄阳的天空中炸开。
场外的队员在第8分钟后仍迟迟不见我从他们旁边经过,只能焦急地向场内眺望。
“那一辆是吗?”
“啊?!那一辆好像是!”
我在栽了跟头的地方喘息着,听见我的兄弟们为我而担心,我的内心不禁落泪。
我受伤了,在一个盲弯暗坑中踩空,陂了手脚,深陷于这片泥土地里,苦苦挣扎却无济于事,我试过呐喊,我试过咆哮,拼尽全力只为重新驰骋赛场。
但是失败了,我只能像一块没用的废铁,在等待着命运的救赎。我的伤很重,但是我的伙伴们并没有放弃我,他们在Pit房和维修区来回奔走,只为了能妙手回春,让我能骄傲地回到属于我的领域驰骋。
时间如水,汩汩流逝。
四小时的比赛仅剩下最后的三十分钟,当队员已经为了我的伤势跑遍赛场每一个角落后,在所有的可行性已经彻底破灭时……这一次,终究还是留下了遗憾。
但是,这或许也成就了另一种圆满。在我的第一次全国大赛中,已然与我的团队一起崭露头角。静态赛中营销答辩全国第四,动态赛的三个单项成绩全部冲进全国前十,并最终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的三等奖。
我看到的,是中国未来汽车界的各路泰斗守望相助,战至终章。我羡慕的,是当主持人喊“比赛结束”后,场上的战车列队而出的磅礴气势,身上厚厚的泥土诉说着4小时中辉煌的战绩,两侧驻足的人群向他们投去最崇高与敬佩的注目礼。
我被洗干净,十分体面的离开了梦想汽车小镇,带走的是一路高歌与酸甜苦辣,还有临行前襄阳赠与我们的“土特产”。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看到了他们对我的爱,对梦想的执着。这一群少年,我见过他们为我连夜维修的样子,见过他们疲惫但不辞劳苦的样子,见过他们笑,见过他们哭。何其有幸,能在我生命的长河里,遇上这样一群风雨兼程的伙伴。
或有遗憾,或有心酸,或有委屈,但是我们的梦想不灭,步履不停,化心中不甘为行军之志。相信我的接班人,必将冲击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