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队概况
团队名称:新能源汽车团队
团队成员:徐刚、Franz Raps、张书朋、马正伟、谌礼群、池成、沈剑豪、林国勇共8人。
实验室:133、121、101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科研团队拥有成员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1人,实验师3人。团队成员承担广东省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15项。
2、 主要研究方向
智能驾驶行为与决策研究;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测试与开发研究;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研究;交通事故大数据分析与人体损伤防护;汽车结构多学科多目标优化设计;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与故障诊断;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核心部件及整车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3、研究内容及目标
(1) 智能驾驶行为与决策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人机共驾智能车人机感知融合、智能决策、协同共驾等基础理论,进而探讨人车共融共驾协同增强机理。
研究目标:结合“人”“车”驾驶能力态势感知模型,实现人机决策、执行协作互补增强,达到人机驾控权智能综合优化目的。为新一代智能汽车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实现。
(2)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测试与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开发、测试研究为主。研究高效率驱动电机、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电机测试标定相关理论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高效率铜转子感应电机、低磁损构型定子同步电机。研究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路设计。提供驱动电机相关测试服务,以工况模拟与控制标定为主。
(3) 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轮毂电动汽车存在的操纵稳定性问题,以轮毂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鲁棒控制为核心,研究全线控(XBW)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通过对轮毂电机驱动、制动、转向的综合优化,及驾驶员意图识别和车辆状态辨识,实现XBW电动汽车的优化控制策略,使电动汽车具有更好的操纵舒适性和主动安全性。
研究目标:较好解决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问题,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 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针对以上三个研究方向,开发相关半物理仿真系统作为验证、仿真平台。主要研究内容以“驱动电机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半物理仿真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为主。
研究目标:开发相关半物理仿真系统作为研究方向的验证、仿真平台
(5) 智能驾驶行为与决策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人机共驾智能车人机感知融合、智能决策、协同共驾等基础理论,进而探讨人车共融共驾协同增强机理。
研究目标:结合“人”“车”驾驶能力态势感知模型,实现人机决策、执行协作互补增强,达到人机驾控权智能综合优化目的。为新一代智能汽车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实现。
(6)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测试与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开发、测试研究为主。研究高效率驱动电机、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电机测试标定相关理论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高效率铜转子感应电机、低磁损构型定子同步电机。研究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控制器电路设计。提供驱动电机相关测试服务,以工况模拟与控制标定为主。
(7) 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轮毂电动汽车存在的操纵稳定性问题,以轮毂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鲁棒控制为核心,研究全线控(XBW)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通过对轮毂电机驱动、制动、转向的综合优化,及驾驶员意图识别和车辆状态辨识,实现XBW电动汽车的优化控制策略,使电动汽车具有更好的操纵舒适性和主动安全性。
研究目标:较好解决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问题,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8) 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针对以上三个研究方向,开发相关半物理仿真系统作为验证、仿真平台。主要研究内容以“驱动电机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半物理仿真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为主。
研究目标:开发相关半物理仿真系统作为研究方向的验证、仿真平台。
4、相关成果
(1) 研究进展
1)智能驾驶行为与决策研究:实现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半物理仿真,并在实验样车上完成实验验证;完成智能汽车多传感器环境信息融合处理,并完成智能车主体架构开发;完成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情绪在线识别。
2)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测试与开发研究:制造出纯电动实验样车,并研发多款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开发出铜转子感应电机、低磁损构型定子同步电机;为企业提供过相关电机测试服务。
3)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完成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样车制造,并初步完成操纵稳定性算法验证。
4)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研究:完成“驱动电机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半物理仿真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半物理实时仿真系统”开发。
(2) 项目(以下为主要项目)
纵向项目,基于隐马尔科夫的全线控轮毂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关键问题研究,65万,2016.1-2019.12,已结题;
纵向项目,基于环境综合感知的人机协同共驾智能决策研究,58万,2021.1-2024.12,在研;
纵向项目,广东省高校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20万,2020.1-2022.12,在研;
纵向项目,全线控(XBW)轮毂电动汽车能量决策优化关键问题研究,30万,2020.2-2023.3,在研;
(3) 主要论文
[1] Zhou Y, Deng, Y., Wen, H, Chen, L, Xu G. 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of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Irradiation Area[J]. Sensors, 2022, 23.
[2] Zhou Yang; Wang Wei; Zhang Han, et al. Underwater robot coordination using a bio-inspired electrocommunication system. [J] 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 2022, 17(5): 056005.
[3] Shen J, Li G, Yan W, et al. Nighttime Driving Safety Improvement via Image Enhancement for Driver Face Detection[J]. IEEE Access, 2018, PP:1-1.
(4) 已获授权的知识产权
PCT:2022.4.11,Human-Machine Cooperative S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Driving
发明专利:2021.4.9,基于人脸和肢体姿态识别的紧急制动方法及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7项
(5) 指导学生获奖
国赛奖1项